一千四百六十 当长安城迎来下一个有桃花的二月时_东汉末年枭雄志
苹果小说网 > 东汉末年枭雄志 > 一千四百六十 当长安城迎来下一个有桃花的二月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一千四百六十 当长安城迎来下一个有桃花的二月时

  能够为《天下郡国利病书》的编撰收集足够的素材,这是他本次出巡的最重要目的。

  郭鹏一直都想着给后世皇帝留下一些什么真正可以帮到他们的东西,思来想去,觉得写本书留给他们很有必要。

  此番出巡,还有之后的出行计划,为的就是结合自己十三年做皇帝的经验,还有一路走来脚踏实地的见闻,将二者合而为一,完成这本天下郡国利病书。

  什么地方该怎么治理,什么地方有什么特殊的地理、人文条件,该怎么施政,该怎么办事。

  什么政策在河北能用在西凉不能用,什么政策在关中能用而在蜀中不能用。

  扬州和荆州有什么不同,徐州和青州有什么争端,彼此之间的风俗和习惯有何差异,中央政令在当地的推行到底有什么阻力。

  凉州的发展前景和发展困境,益州的发展前景和发展困境,西域要怎么做才能更加牢固的掌握在手而不至于丢失,漠州和平州又该如何掌握在手不至于丢失。

  天下所有州郡县各自的问题,在帝国极壁之内的皇权所能覆盖到的一切,这一切,郭鹏都要脚踏实地的去走一遍,亲眼看到,然后记录下来,编撰成册,传给郭瑾。

  有了这本天下郡国利病书,郭瑾差不多也能算是【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不会被轻易蒙蔽。

  其后历代皇帝只要能妥善利用这本书,也不会轻易被人蒙蔽。

  而在这个过程之中,郭鹏也能发现过去自己施政的时候所犯下的一些错误,简单粗暴推行政策所带来的一些后果等等。

  这些他都可以去反思,记录在书中,告知郭瑾,乃至于后代子孙,治国理政,要小心而为,要因地制宜。

  郭承志给郭瑾写信的时候,曹兰等几个女人在一起谈论路上见闻的时候,郭鹏就端坐在马车里的书桌上?点一盏灯,奋笔疾书。

  【皇帝居于天下之中,不可轻动?四方见闻皆来于旁人?非亲眼所见?非亲耳所闻,四方讯息错综复杂,讯息来源亦不可追寻?是以真真假假难以考证?遭受蒙蔽亦难以避免。

  贩夫走卒遭受蒙蔽,无伤大雅,无外乎一家一户之生计?皇帝?一国生计所系者也?肆意为之?遭受蒙蔽?则千万人受累?故不可不察也,孤有所思量,故作此天下郡国利病书以遗后人……】

  【关中雍州之地,千里沃土,先汉时?八水绕长安?二月桃花开?气候暖湿?是以农业繁盛,然时过境迁,后汉以来?气候日渐严寒、干燥,不复暖湿,农业亦逐渐凋零。

  孤走访长安周边农户,询问老农,老农称虽无灾祸,然土地产粮之量较之过往略有降低,一家之言不可轻信,孤遍访周边老农,皆以为产粮之量较之过往不及……】

  边走边写,边写边走,郭鹏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都记录下来,把自己的政策推行之后地方上的反应和状况也都记录了下来。

  好的,不好的,正确的,错误的。

  他不是神,他也会犯错,当他手握重权的时候,犯的错误往往会被无限量的放大。

  但是有些时候这些错误并不是政策本身的问题,而是下面人执行起来的问题,执行出了问题,就成为了政策本身的问题。

  诚然,这就是问题,如果政策没有问题,一般来说不太容易被找到漏洞钻进去,被找到了漏洞一阵钻,本身也就说明政策的问题。

  郭鹏犯错少,不代表不会犯错,所以要记录下来,把自己犯过的错误都写下来,让后人看到,免得重蹈覆辙。

  他还能告诉后人路怎么修,地怎么开垦,蝗虫怎么治,大运河怎么修、怎么维护,小冰河如何应对,如何抗争,如何带着越来越多的人口走过数百年的严寒,迎来下一个暖温期。

  有些时候,郭鹏会感觉或许魏帝国的使命就是在三百余年的小冰河时期内护着中华大地维持统一,护着中华文明继续延续。

  就算魏帝国无法支撑到下一个暖温期的到来,但是能在这期间维持住中华的一统,郭鹏觉得他呕心沥血建立这个帝国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不管下一个暖温期到来时,他的魏帝国还在不在,只要能让中华文明扛过这一波风雪,不至于沦入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时代,也就够了。

  至于之后是隋唐,还是宋明,亦或是不可预知的其他存在,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文明的薪火始终存在,不曾熄灭。

  奋笔疾书的同时,郭鹏偶尔也会畅想。

  当长安城迎来下一个有桃花的二月时,魏帝国还在吗?

  他呕心沥血建立起来的一切,还在吗?

  农民还有土地可以耕种吗?

  军人还在恪守军规保护这个国家吗?

  帝国教育是不是已经完成了递进式的分级教育?

  穷人家的孩子是不是依旧能读书做官?

  科学有没有发展起来?

  数学有没有更上一层楼?

  停下笔,望着车窗外的苍茫世界,郭鹏觉得,三百多年的时间过去,魏帝国大抵还在吧?

  但是他又感觉,那个时候的魏帝国应该已经腐朽的和东汉末年差不多了,土地兼并,吏治腐败,弊病丛生,摇摇欲坠。

  这样的国家也没什么存在的意义了。

  与其继续带给人们痛苦,还不如快点天降一个猛男,把腐朽的魏帝国一波带走。

  那么,又是什么人能在魏末乱世之中脱颖而出,取代他的魏帝国,成为下一个引领时代的弄潮儿呢?

  到那个时候,中华文明又走到什么地步了?

  海外殖民的计划是否真正成功,走向海外的华人们是否已经在世界各地从头开始建立起中华文明的火炬了呢?

  他所做的一切,到底能不能给后人带来哪怕一点点、只是一点点的微小的改变呢?

  但愿会有吧。

  哪怕只是一点点,一点点的不同。

  怀着这种惆怅的情绪,郭鹏来到了他此行的最西端,也是魏帝国领土的最西端——镇西都护府。

  镇西都护府的主体坐落在费尔干纳盆地,三面环山,只有一面向外交通。

  只要设立一座关卡、花费少量兵力把持住向外交通的途径,就能关死帝国的西大门。

  大门一旦关上,任何人想要进入帝国西大门从而侵犯帝国疆域,都将遭到帝国的坚决反击,中亚骑兵的铁蹄只能止步于帝国西大门。

  而魏帝国可攻可守,依托镇西都护府的粮食,可以把作战半径扩大到延伸到贵霜帝国和安息帝国的国境范围之内。

  以此为基础,展开对中亚的丝绸之路贸易,则商路得以保全。

  不仅如此,因为地处盆地,镇西都护府虽然属于广义上干旱少雨的中亚地区,但是却得天独厚的具有发展密集农业的基础。

  因此郭鹏在延德九年攻灭大宛设立镇西都护府之后,往西域都护府接连不断的迁入两万余户魏人民户,又收编大宛降民以补充人口劳动力,开始大力发展镇西都护府的农业生产。

  并且后续还打算继续迁入更多的魏人民户,让这一地区的魏人繁衍生息,成为举足轻重的族群,事实上给这块土地注入中华的基因。

  能否把持住这里,对于魏帝国的整个大西北战略来说真的是非常重要。

  相较于北庭都护府和安南都护府依靠破碎的绿洲发展农业的劣势,镇西都护府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它成为西域三府之中农业赋税占比最高的。

  郭鹏安排担任镇西都护府都护的人是曹昂。

  曹昂之前在辽东玄菟郡做官,以善于屯田善于发展农业而闻名于郡,搞农业很有一手,数年之间把当地农业发展的有模有样。

  之后郭鹏出于种种考量,把他从东北调到了大西北,横穿整个魏帝国。

  他倒也没有辜负郭鹏的期待,在这里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把农业搞得有声有色有模有样。

  光说粮食,现在已经不需要从西域和凉州调动支援了,自给自足没什么问题。

  之前魏军讨伐康居国,镇西都护府就做了一回大后方,给大军提供了相当一部分粮秣。

  事实证明,这个大后方他们做得很不错。

  曹昂很擅长民政方面的事情,从他最早做县令开始就是一个能吏、干吏,做事情非常精明到位,郭鹏很是欣赏他。

  所以不断的给他各种重要任务,让他在边境严寒地区做官,在恶劣的环境之中磨砺意志和行政手段。

  这一次来到镇西都护府,郭鹏也是来兑现自己的诺言,把曹昂调到中央出任官职,让他回到洛阳,回到他父亲身边,一家人团聚。

  说起来,曹昂已经有七八年都没有和曹操见一面了。

  虽然通信不断,但是不曾见面得感觉实在是难熬。

  偶尔,曹操也会和郭鹏提起这方面的事情,说自己好久没有见到子脩了,不知道他现在过得好不好,言下之意就是责怪郭鹏让他好多年见不到儿子。

  这种事情,郭鹏当然无法反驳,他也曾私下里写信给曹昂,问他想不想回来。

  出于强烈的责任心,曹昂坚持完成五年的任期,无怨无悔的在这里承担起了重大的职责。

  这一承担,就是足足五年。

  请收藏本站:https://www.pingguo9.com。苹果小说网手机版:https://m.pingguo9.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